11、品牌品类受限导致的浪费,无法满足上市公司的规模、利润增长需求,而股价大跌。如七匹狼、洽洽瓜子、乌江榨菜等被困在小品类里。通过战略级的广告创意,是可以创造大规模的增量消费场景、增量购买理由,实现战略突破。
12、多元化经营,过度分散品牌广告获客资源。如中国平安过度多元化,业绩乏力,市值蒸发超6000亿,通过统一的品牌购买理由,营销物料的交叉引流,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
13、战术勤奋破坏品牌战略,导致的浪费。为了做而做,标新立异导致的品牌损失,如累了困了喝红牛,被东鹏特饮捡起来做到了近1000亿市值; 企业缺乏战略定力,很少有像脑白金广告十年不变,积累品牌资产;
14、部门短期KPI绑架,领导害怕下属闲下来,下属功劳不够苦劳来凑,大量无效动作,轻者有始无终,重则品牌资产变形、走样。
15、过度追求细分市场定位战略、长尾营销,捡了芝麻,丢了西瓜。
16、滥用千人千面的精准营销,有流量,无品牌,流量变迁,品牌消亡。
17、麦肯锡:80%的企业数字化转型都失败了,导致的关联浪费。很多企业的数字化,直接采用了软件企业推荐的流程管理,固化了协作流程,却并不适用于自己的实际情况;重流程管控,轻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,轻挣钱、省钱、值钱的价值创造,无法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;数字化的弹性不足,迭代、升级、协同成本高。以在广告获客环节为例,缺乏远期的战略级洞见和创意(左脑思维过重,右脑思维缺失),被短期的流量变迁、客流属性、考核指标,破坏了长期、整体利益。
18、精准营销、电商生态已发生巨变。新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《广告法》的出台很多玩法已不能用了,连阿里系都已在做数据脱敏、断链; 亚马逊大批量封店;某大V公关式带货被罚;大数据杀熟最高可罚5000万元。
19、乱追热点, 不重视时间价值维度的决策,导致企业生命周期短的浪费。据统计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.7年,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.5年;大公司的平均寿命也只有7~9年,与美日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。大量企业的倒闭不是资不抵债,而是资金流断链。大量网红品牌快速消亡,源于未能及时转换为可持续生财的系统资产。
20、不重社会价值的义利并举,触发严监管、强整顿,导致前期投入浪费。 如近期被爆锤的地产、医药、教培、白酒、游戏等行业; 平台经济反垄断导致万亿级市值蒸发;阿里被罚182亿等。腾讯、阿里投1000亿,高瓴投100亿,对共同富裕社会价值的探索。如果在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框架下,以“义利倍增”的价值观贯穿企业决策、执行全过程,就不会遭遇当前的系列困境。人社部、最高法明确“996和007”全部违法,并发10大典型案例,降本增效、让员工“幸福且高效”地工作,成为让企业、客户、员工唯一共赢的出路。